自動化如何助力中國制造業升級
2018-12-14 來自: 西克公司 瀏覽次數:1001
改革開放以來,我國的制造業獲得了連續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,然而,近年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。就運營效率而言,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(1)低成本優勢逐漸消失。過去的低成本優勢,主要靠廉價的勞動力、原料和能源等關鍵資源以及對環境排放的低要求,我們的低成本并不是因為我們對資源使用的效率高。近年來,“人口老齡化”加速了勞動力短缺,再加上新一代年青人從事枯燥重復體力勞動的意愿大大降低,勞動力成本已經大幅度上升。同時,原料和土地價格上漲較快,環境排放標準不斷提高。因此,我國制造業的低成本優勢在逐漸喪失,一些工廠開始轉移到越南等成本更低的粗放發展中囯家。
(2)質量要求大大提高。隨著短缺經濟的結束,客戶或消費者對低質量產品的容忍度下降到零,特別是涉及安全產品,客戶寧愿花高價購買信得過的品牌。排除產品設計質量不談,就產品制造過程而言,手工環節越多,差錯越多,一致性、精度越難于控制,有的車間甚至不能有人活動以保證環境潔凈度要求。
(3)柔性化生產要求提高。單品種大批量生產,有利于獲得成本優勢,但無法滿足當今客戶日益個性化的需求。多品種小批量生產,可以滿足個性化的需求,但不利于成本控制。如何既滿足個性化需要,又獲得大規模生產的成本優勢?大規模定制(Mass-customization)的生產模式,基于標準模塊,加上針對每個客戶的個性化需求,是規模化生產企業滿足個性化需求的主要方式。
(4)縮短交期并保持低庫存。隨著競爭的加劇,不斷縮短的承諾交期成為制勝的重要因素。同時,制造業已經從過去落后的面向庫存生產模式(Make-tostock)轉變為面向訂單生產模式(Maketoorder),以大幅度降低庫存,甚至零庫存運行(Just-in-time)。這些要求,再加上前述的滿足客戶定制化需求的柔性生產模式,迫使制造企業進行的營流程再設計,并使用信息技術作為基本工具,打通從客戶需求采集、售前支持、銷售、設計、計劃、財務、采購、生產管理、生產線切換控制、物流到售后服務的所謂“從客戶需求采集到滿足客戶需求的‘端到端’業務流程。”